我很喜歡去博物館看展覽。許多國寶級文物在所有權人手上未必能看得到,或是擺放得很遠很小,但是去博物館就不一樣了。你不但可以近距離觀賞文物,還會附解說。趁著這次出差剛好遇到這個展覽,我一到出雲大社參拜完畢,便先飛奔到博物館。
伊勢與出雲的矛盾與相似
古神話裡的「讓國」:大國主將地上統治權讓給天照大神的子孫,表現了出雲文化被外來政權伊勢文化取而代之的故事。歷來島根許多著名學者都提過這件事。其中,山陰當地的學者寺井敏夫先生曾出版一本「出雲古代文化史考:須佐之男一族」,詳細從考古的角度來追蹤須佐之男一族的源流與敗亡。
寺井敏夫還有個身份是小說家,如果質疑真實性,不妨參考另一本學者著作《千家尊福與出雲信仰》。裡面描繪了出雲大社近代最為人所敬拜的「人神」宮司千家尊福(1845~1918)先生的一生,包含千家尊福先生於明治時期努力與神道局斡旋、努力讓出雲信仰與伊勢信仰同尊,最後卻敗於有軍人勢力撐腰的派系,隨後才創立出雲大社教繼續弘揚古代出雲信仰。這也是為何日本會看到「出雲大社教」。出雲大社教從來都不是新興宗教,或許是現知已存最古老的神道派別。
出雲信仰如今較伊勢信仰式微,其中有主政者的刻意引導,也有隨著時代演進、庶民生活方式改變後帶來的信仰重心變化,這個變化同時作用在兩者身上。此展覽中便展出不少這幾百年來,與這兩大信仰相關的文物。
伊勢與出雲的相似
展覽總共分為七個主題:
序章:神話的起源
第一章:聖地的黎明
第二章:古代祭祀的世界
第三章:造營與遷宮
第四章:信仰與參詣文化
第五章:將伊勢與出雲連結起來的人們
終章:繼承信仰的聖地
從神話第一章起開始一路講述兩大信仰隨時代之流演變的足跡,其中參雜展示古物,讓人更加有沈浸其中的感覺。
舉例幾個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的展品內容:
遷宮的差異 伊勢有式年遷宮:每20年在選定之地重新建造社殿,20年後再在原址重新搬過來一次,兩地交錯。但出雲沒有這個習慣。我還不知道這件事時,曾經也在採訪中詢問過神職人員,他們說「那是伊勢的作法」,一句話道破兩大信仰的差異。出雲信仰也有遷宮,但沒有每20年1次的慣例,也不限定地點,而是看到社殿本體需要維修的時候再來討論。
伊勢信仰的大普及與神蹟有關 歷史上曾有數次在全國各地從天而降神宮大麻的神蹟,因此平民百姓對伊勢信仰的崇敬也爆炸性地普及開來。我在其他學者的書中曾看到,出雲信仰比起伊勢信仰,在儀式或授予品上都跟庶民的關係比較親近,和伊勢信仰帶有濃濃距離感的皇室色彩很不一樣。展品中也有許多古畫和文獻記錄,來描繪出當時神蹟顯現的模樣。 關於出雲信仰與民眾比較親近這件事,我之後會舉元出雲國一之宮熊野大社的祭典為例,另撰一篇文介紹。
御師文化 御師是神職,很像佈道者,修驗道裡也有同樣概念。他們是專門幫庶民處理信仰需求的人,會印製御守、神像、甚至幫庶民把寫好願望的木札帶到神前供奉。最具代表性的是平安時代的御師,御師文化興盛正促成了伊勢參拜風潮,熊野古道「螞蟻的熊野詣」也因此誕生。 另外,以前平民不能隨意離開屬地,但可以去外地參拜,所以去伊勢參拜就是合法的全民旅遊休閒。
這個展覽是 10/13 開跑,現在說已經有點晚了,台灣朋友們就算有興趣也沒辦法一看到就訂機票飛過去。我之後會再分享一些古代出雲文化的資料給大家,當然旅遊相關資訊也會不斷更新,敬請期待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