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Sho Chang

人間觀察|我知道你不想人生只有這樣


我想,最近聽到最悲傷的「句型」,莫過於:「我都已經這個年紀了,只能這樣啦。」

每每聽到這種話,我都覺得美其名是「認命」,難聽點叫「放棄」。

為什麼生理成長就必須學會放棄呢?

年紀不是阻礙而是禮物

我可不是幫自己說話,雖然我也不年輕了。但我一直覺得年紀是個禮物。20歲的時候,我可是很期待自己30歲的樣子。

年紀為什麼是禮物?因為有樣東西要透過時間累積才能得到,稱之為「經驗」。就算是打電動,要長經驗也要靠時間,破的關卡夠多才能累積經驗升等。而現實中沒有寶石可以氪,每件事的經驗依照當事人性格和事件發生環境不同,結果也會略略不同,可說經驗都是獨一無二。為何求職市場上從初到高階的職缺上都會寫「有相關經驗佳」,不是沒有根據。 年紀對人人都平等。每個人的天賦或生長環境或許都有差異,但只要不是虛度光陰,那麼你所累積的經驗不論好壞,一定對某些人某件事有幫助。你必須找到那個經驗與機會的甜蜜點。

也可以說,只要你是認真生活的人,那麼年紀等同把原料釀成酒。時間夠長了你的光芒才會真正展現出來。 不是我在說,我30歲以前可真是生澀+社恐到我不敢回憶了。所以有誰問我:「你最喜歡何時的自己?」37歲以後我一律回答:「現在」。

2 大「不該」隨年紀增長的心態

年紀既是無法控制的變數,那什麼是可以控制的呢?「面對年紀的心態」。年紀帶來的餽贈是禮物還是詛咒,由你決定。有幾個上了年紀之後容易產生的有毒心態,不只會傷害自己,更扼殺未來。

  1. 缺乏彈性 只要與道德或法律無關的事情,都有很多面向可以思考,答案未必只有一個。我有一些人生資深朋友,在過了50歲後職場之路走得非常不順。細問之下,常常都是無法與資淺同仁或老闆相處。他們有才華又聰明,在經驗的加持下應該要是職場上炙手可熱的人才是。但是仔細傾聽離職的理由,往往是覺得「老闆過於年輕不願聽他的」。 員工終究是員工,再高階的幕僚也是員工。幕僚須盡智庫之責,但老闆卻沒有百依百順的必要,除非這位幕僚的職責與業績有直接掛鉤,否則多半結果是老闆要承擔。這點就算只是中階主管,也必須銘記於心。 我明白,意見未被採用,會給人一種「缺乏伯樂」的挫折感。但既然在人生閱歷上比別人多許多,我們對挫折的耐受度必須更高。這不只是一種雅量,也是一種更柔軟好適應環境變遷的身段。

  2. 先入為主 只要看到與過去經驗「條件部分雷同」,就會自動帶入結果,而疏於了解細節差異。這種事情很常發生在主管看員工。但遺憾的是,我們人類預測事物的準確度超乎預期的低,而且我們死不承認。 這種不願 re-think 的狀態,經常發生在資深者身上。過度的自信導致錯判局勢,造成難以挽回的結果。如果仗著自己年紀大就忽略我們多麽拙於預測,那就會造成許多悲劇。

3 大「該」隨年紀增長的心態

我有一位前輩朋友說:「我覺得人生不該只有這樣」。我絕對相信我們的職涯可以不只有這樣。(更何況少子化帶來的勞動人口缺乏,別說 65 歲了,搞不好得做到 70 呢!)有一些有益的心態,可以陪伴我們「不只有這樣」。

  1. 旺盛的好奇心 世界變動太快,我想大家都同意「不改變就等死」是唯一生存教條。所以我們必須對市場脈動敏銳,快狠準的抓好要投資時間到哪件事情上。如果對自己的經驗過分自信而疏於學習,那不用等到年輕,不管幾歲都會被淘汰。有時候我們甚至得更努力。 因為資深者不會安於便宜的薪水,所以我們要更確保自己的即戰力和競爭力,來支撐我們渴望的報酬。

  2. 小心投注專注力 肉體能量的減退還是不得不面對的課題。記得我剛出社會時還可以玩遊戲到凌晨三點,現在過12點就呵欠連連。除非可以投資不小的時間在鍛鍊和養生上,否則一定得面對肉體能量下降這個現實(而且就算再養生,還是會老呀)。所以得小心分配專注力在有價值的事情上,不然可能什麼都做不深。

  3. 主動與不放棄 資深工作者得更努力爭取機會,證明自己比新鮮的肝更加好用。人類對「年輕」有種偏執的崇拜,一直覺得「年輕」等同「有創意」「有活力」,事實上這本就因個體而異,決定性因素不在年齡。許多最才華橫溢的創意人如 Lee Clow 或原野守弘老師,都是步入中年後進入他們的生涯巔峰,且從此不斷再創高峰。 絕對不要對自己說「我都幾歲了還能怎樣」,請永遠要問自己,「OK我OO歲了,所以想怎麼做才能最大化這幾十年的累積?」

會想要寫這篇,一方面是我在思考「中年危機」與「中年期該如何定位自己的職場角色」,同時也剛好跟資深朋友聊到這個主題。雖然遺憾我沒有什麼可以幫助他的,可是這段對話卻促使我重新凝視自己,也精煉這些資深工作者的困擾,生出這篇。

願你我不再恐慌步入中年,而是期待「歲月」這個禮物。

8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